400-926-6811
2021年6月下旬,各地高考成績和各批次各類錄取zui低控制分數(shù)線陸續(xù)公布。填志愿,成了考生和家長目前的頭等大事。隨著高考綜合改革的深入,志愿可選余地也越來越廣。在眾多個人或社會機構開展的高考志愿填報輔導服務中,很容易看到這樣的宣傳口號——“不浪費每一分”。言下之意,就是考生要利用好高考分數(shù)奮力一搏,才對得起這十年的寒窗苦讀。
乍一看,“不浪費每一分”頗有道理。高中時期,學生常能聽到的念叨就是“差一分能站一操場的人”。每一分來的都不容易,每一分都是通往理想高校的階梯。但是,如果在志愿填報中過于看重志愿填報的“性價比”,一味糾結分數(shù)應該匹配怎樣的學?;驅I(yè),其實是舍本逐末,把填志愿這樣的人生大事,變成了一場短視的功利計算。
“不浪費每一分”,就是要追求分數(shù)價值zui大化。考了600分,上了“價值”610的學?;驅I(yè),這叫“賺”了;上了“價值”590的學校或專業(yè),這就叫“虧了”。但填志愿,考慮的不只是“一分價錢一分貨”,所謂“不買對的,只買貴的”。盡管不能說“一報定終身”,但志愿填報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未來至少四年的學習生活:在哪座城市,遇到什么樣的人,書寫怎樣的故事……如果考生已經(jīng)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就不必過多考慮何為“不浪費每一分”——考生想去且能去的那所學校,就是他們的滿分高校。如果考生還沒有清晰的想法,此刻也該和自己的內(nèi)心展開對話,思考未來的人生路徑,而不是花時間糾結,究竟怎樣報志愿才叫“劃算”。
特別是對考得還不錯的考生來說,哪所學校分高報哪所,哪個專業(yè)熱門去哪個,并非明智選擇。填志愿,更該考慮的是自己的興趣、能力以及未來的發(fā)展方向。在這個時候,如果還分分計較,琢磨“賺”還是“虧”,是輕視了自己的人生。
而且,大學的好壞,專業(yè)的冷熱,并不完全取決于分數(shù)線的高低。截至2020年6月底,全國有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。大學各有特色,也各有優(yōu)勢。很多時候,分數(shù)線一把尺子,比不出大學的高低。
怎樣填志愿叫“對得起分數(shù)”?那就是綜合考慮,慎重選擇,尊重自己的內(nèi)心,為未來的人生負責。
本文轉載自環(huán)球網(wǎng),內(nèi)容均來自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(nèi)容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予以刪除。